快来看!认识诈骗新手法,勿做电诈工具人
2024-07-22 09:20:23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王汝福 | 作者:彭娜 | 点击量:7284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彭娜)当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升级,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也让不少人沦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为增强社会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关联违法犯罪的认识,防止成为电诈工具人。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特整理一批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电诈工具人的常见形式及面临的处罚。

一、非法提供“两卡”

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等,帮助诈骗分子转移非法资金。

典型案例

刘某为非法获利,出借自己名下的中国建设银行卡、中国银行卡账户和一张电话卡给许某用于跑分(非转移非法资金),约定每张银行卡租金为每月2000元,许某共计获利1万元。

二、虚假网络贷款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抖音、58同城等网络平台冒充贷款中介,发布虚假广告,吸引有贷款需求的群体,再以需要走账刷流水才能获得贷款为由,要求申请人提供银行卡、身份证等为其转移非法资金。

典型案例

王某因急需用钱,便在58同城网站上寻找贷款中介,随后添加了一名昵称为“往事随风”的微信,对方告知王某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开通手机银行大额转账等为其走账刷流水即可获得贷款。王某在明知银行卡只能本人操作使用,提供他人使用可能会被用于违法犯罪的情况下,仍提供银行卡、密码、身份证、手机给对方,并在该期间配合对方进行刷脸验证,开通新的银行账户,帮助对方进行非法资金转移。经查实,王某提供的银行卡共接收资金370余万元,其中包括郭某、王某等13名被害人的被诈骗资金47万余元。

三、推广引流

按照诈骗分子提供的话术,冒充客服人员拨打指定电话,再将被害人引流给诈骗分子。

典型案例

刘某按照上家提供的电话卡、电话名单及话术,冒充京东客服给潜在被害人拨打诈骗电话,承诺送小礼品并向被害人核实收货地址,让对方相信自己是京东客服,并将这些潜在“客源”信息告诉上线,每成功拨打一个诈骗电话,刘某可以获得7元报酬。经查实,被害人刘某因此被诈骗10500元。

四、操作“手机口”业务

同时操作两台手机,一台手机通过QQ等网络软件连接诈骗分子,一台手机拨打诈骗分子提供的电话号码,帮助诈骗分子完成电话转接。

典型案例

唐某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用一台手机通过QQ语音功能连接诈骗分子,并开启摄像功能,接着用自己的苹果XR手机拨打诈骗分子提供的被害人电话号码,并开启免提功能,然后将两部手机放在一起,等待电话的接通。电话接通后,诈骗分子冒充京东、淘宝等工作人员诱骗对方添加微信好友,从而实施诈骗。经查,唐某协助拨打诈骗电话时使用的手机号码涉嫌丁某被诈骗案,诈骗资金为498103元。

五、架设虚拟拨号设备

非法购买、使用GIOP、VIOP等虚拟拨号设备,为境外诈骗分子搭设通话转接通道。

典型案例

李某在“蝙蝠”app 上结识一个网名为“A 伏天”的男子后,应其要求开通固定电话并连接语音网关架设 VOIP 等设备,提供给境外诈骗团伙拨打诈骗电话,以每条电话线每天2500 元的价格进行结算。随后,刘某、洪某三人商议由李某负责架设网关语音设备并联系上家进行结算,并支付办理固话、宽带及租房等相关费用;洪某、刘某负责拉人办理固话、宽带及租房等事宜。由于李某等人提供的宽带、固定电话等帮助,致使被害人钟某等人共计被骗20 余万元。

以上案例中,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的行为人或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或以诈骗罪定性处罚,处以有期徒刑六个月以上三年以下刑罚。小编在此提醒,一旦卷入电信诈骗,沦为电诈工具人,将面临被刑事处罚。因此,希望大家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被蝇头小利所迷惑,不贪不占不误信,不入电诈新陷阱。

责编:王汝福

一审:曾金春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